1. 創(chuàng)業(yè)頭條
  2. 前沿領域
  3. 人工智能
  4. 正文

百度AI的階段性難題,B難變現、C不受寵

 2020-09-18 09:43  來源:A5專欄 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

  阿里云優(yōu)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

百度世界2020發(fā)布會過去兩三天了,百度股價表現平平,似乎AI的故事未能打動資本。自從百度放棄外賣等生活服務消費業(yè)務后,就在戰(zhàn)略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、無人駕駛等技術性領域,而在此期間,美團、頭條、拼多多等起之秀日益壯大。

當年百度放棄O2O而聚焦人工智能,被認為是其選擇做自己最擅長也最有優(yōu)勢的事情,人工智能代表了未來技術,有無限的想象空間,而O2O這類燒錢的市場型項目不適合百度這種技術型公司。

放棄O2O,堅持AI,百度是否遺憾?

百度徹底放棄O2O已有三年時間,這期間百度股價曾短暫維持幾個月歷史高位,之后開始持續(xù)走低。如今百度的股價只有3年前的30%,市值約430億美元,靜態(tài)市盈率在140上下,而美團的靜態(tài)市盈率高達570,市值為1.42萬億港元。

拿美團與百度的市值比較,不是為了強調前者比后者更值錢,而是突出資本對二者未來的想象空間落差之大。市盈率直觀的表達了,與百度不斷描繪的AI藍圖相比,資本更愿意給在消費市場好勇斗狠的美團更多期許。

美團不僅與餓了么的外賣競爭中占據上風,而在其他的酒店、電影等生活服務領域也已站穩(wěn)腳跟,并獲得足夠的市場話語權,這個成績不僅證明其有足夠強的市場競爭能力,還證明了這個能力是可復制的。

在當下經濟市場環(huán)境中,資本對未來的期許,已不是對技術的盲目推崇,而是對實際市場能力的直觀認知。至于美團的AI能力沒有百度強,短期內根本不重要,美團在生活服務市場控制力已直觀顯現,而百度能否在未來獨領風騷AI市場,還很難說。

回過頭來看,百度看到今天的美團,會不會對三年前放棄O2O留有遺憾?其實也沒什么可遺憾的,如果遺憾有用的話,在近10年的移動互聯網過程中,百度可以有無數個遺憾,而最不該遺憾的就是放棄O2O,這是明智的止損性戰(zhàn)略調整。

餓了么、口碑、飛豬有整個阿里在背后拼家底兒般的支撐,都未能在與美團的競爭中占據上風,百度并不擅長C端的消費服務,也不擅長本地生活市場這種你死我活的血拼競爭,及時遠離紛爭之地,回歸初心專注技術,至少還能保留了搜索業(yè)務的利潤。

百度APP日活有增長,廣告收入卻有下滑

百度放棄O2O并不遺憾,最遺憾的就是早期未能抓住移動新聞的端口,將今日頭條扼殺在搖籃之中,此后也錯過了發(fā)展短視頻的最佳時機。

如今的抖音已成為日活6億的流量巨頭,原本的BAT三巨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百度,甚至有百度前員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," 咱們的人,不是在字節(jié),就是在去字節(jié)的路上。"

百度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早班車,不能怪別人,是自身問題,沒有今日頭條,也還有騰訊新聞、網易新聞;沒有抖音,也還有快手、微信小視頻。

好在百度在放棄O2O之后,全力推動的百度APP已經取得成果,去年12月百度App日活為1.95億,如今日活已超2.3億,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。

然而,2.3億的APP日活并沒有為百度的營收提供持續(xù)的增長動力,因內部和外部的多重因素影響,百度在線營銷業(yè)務收入出現下滑跡象,今年Q2同比減少8%。其中既有受疫情對大環(huán)境影響的外部因素,也有產品活躍度不及競對導致廣告客戶流失的內部因素。

好在百度有PC業(yè)務以及2.3億的APP日活的基本盤,百度在搜索業(yè)務市場份額較為穩(wěn)定,而且市場已證明360、搜狗等公司都無法其搜索業(yè)務構成挑戰(zhàn),所以仍可以保持每季度數十億元的利潤。

雖然收益仍較穩(wěn)定,但比較尷尬的是資本市場并沒有看到這幾年百度一直投入重金的AI戰(zhàn)略業(yè)務給其帶來明顯收益的提升,而且百度世界2020發(fā)布會上交出的AI成績單,沒能直觀的反應在百度的股價上,似乎資本對此并不認可。

AI審美疲勞,百度的AI,2C、2B還是2G?

近兩年,資本市場已經對AI有些審美疲勞了,從最初的熱情似火,到如今的冷眼旁觀,無論是資本還是輿論媒體,都認可AI代表未來,但AI究竟要如何產生強大的變現能力,大家都沒有搞清楚的。不只是百度,前兩年受捧的曠視、商湯等人工智能公司近期也都遭到質疑。

在前兩日的百度世界2020發(fā)布會上,百度展示了一系列的AI成果。例如,Apollo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已可以去掉安全員,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可支持同聲傳譯,基于小度助手的養(yǎng)成類虛擬助理APP“度曉曉”亮相,百度大腦6.0進入“知識增強的跨模態(tài)深度語義理解”階段等。

百度發(fā)布的這些產品有2C的,有2B的,也有2G的,非常全面。好聽點說,這些產品無不體現了百度AI戰(zhàn)略已取得了實質的產品成果;難聽點講,對于絕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,這些產品雖然看起來好用,但并不是非用不可。像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這款產品,對有同聲傳譯需求的用戶而言絕對是爆款,但受眾太窄,也并非高頻剛需的入口類產品,而且這款產品現在是虧本銷售,賣的越多,虧的越多。

對資本而言,他們想看到一款可以迅速撬動2B或2C大范圍市場的產品,自動駕駛很美好,但還需要5年才可在市場量化;“度曉曉”的虛擬形象雖然有養(yǎng)成屬性,但她并不是一款娛樂性的游戲,很難留住用戶;至于百度大腦6.0“知識增強的跨模態(tài)深度語義理解”,用在哪里,怎么變現還是問題。

百度AI仍處于初期的技術投入階段,沒能給用戶和資本一個直觀且顛覆的產品感受,只是強調技術優(yōu)勢已不能打動大眾。當然,百度做什么并不是為了迎合資本,也不是為了市值,但對百度自身發(fā)展而言,無論是2C、2B還是2G,需盡快在AI技術路線找到一個可規(guī)模化變現的方向。

2C的百度,憑AI實現2B增收,還是靠AI重振C端?

人工智能最大的使用場景就是替代人工,如今的AI公司普遍采用技術輸出的方式實現B端變現,百度重注AI,是不是也意味著在變現努力方向上也要側重去開發(fā)B端客戶?

在百度財報中,營收分為兩類,“在線營銷收入”與“其他收入”,雖然Q2其他收入占比已有32%,同比上漲18%,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愛奇藝的貢獻,百度沒有明確AI收入具體金額,只表示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。

不直說AI收入占比,多半是數據不好看,防止業(yè)界惡意解讀。百度的根基是2C的搜索廣告業(yè)務,由B端客戶買單。然而,客戶投放廣告是剛需,但對AI的需求目前還并非剛需,百度沒辦法直接將廣告客戶轉化成AI客戶,能做只是通過AI技術,提升廣告效果。

如此的話,百度變現的驅動力還是C端用戶的活躍度,2.3億的APP日活,看起來數據不錯,但用戶一天瀏覽1個頁面算日活,一天瀏覽10個頁面也算日活,日活用戶瀏覽的頁面越多,廣告價值越大,所以百度這兩年一直在強化百家號的內容建設,Q2財報顯示,百家號的內容創(chuàng)作者達到340萬,同比增長52%。

單獨看百度的增長較為積極,但對比之下就顯得相形見絀了,抖音今年1月宣稱日活用戶突破4億,前幾日又宣布日活已達6億,抖音的爆發(fā)式增長難免會分走一部分百度的廣告客戶。

百度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更有決心的堅持AI技術發(fā)展路線,但短期擺在眼前的問題是,要么針對2B市場強化AI變現的能力,要么重振在2C市場的影響力,穩(wěn)住廣告收入基本盤,當然,如果能兩全其美就更好了。

百度世界2020發(fā)布會上的“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”硬件產品和“度曉曉”軟件產品,都是利用AI技術開發(fā)的針對2C大眾的產品,是百度在C端市場的積極探索,只不過這兩款產品并不適合所有人,百度AI產品離大眾的期許還有一段距離。

文/科技不吐不快

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報道,分享創(chuàng)業(yè)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(chuàng)業(yè)新機遇!

相關標簽
百度ai

相關文章

  • Figma股價熱情僅存1天,AI焦慮成關鍵隱憂?

    文/道哥美國設計軟件公司Figma近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,首日即上演“狂飆”行情——發(fā)行價定每股33美元,開盤報價85美元,較發(fā)行價翻倍。首日收報115.50美元,較發(fā)行價大漲約250%,市值飆升至近670億美元,創(chuàng)下近30年來同等規(guī)模美股IPO的最大單日漲幅紀錄。然而,隨著短線資金獲利了結,

    標簽:
    ai智能
  • 人類首屆機器人運動會:跑歪了+撞人了+打哆嗦,但我卻看到了中國智造的未來

    8月16日,盧松松非常榮幸的成為了一名《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》的觀眾。這是一場超酷的機器人運動會,也是人類給機器人辦的第一屆奧運會,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隊伍會參加500多個比賽項目。看了一天的比賽,晚上就回來寫文章,編輯短視頻。先說感悟:(1)這是人類首次給機器人辦的第一屆運動會,史無前

    標簽:
    智能機器人
  • AI「帶飛」騰訊業(yè)績

    文/一燈來源/節(jié)點財經在當前無人敢缺席的AI軍備競賽中,巨頭們一面為巨額的資本支出焦慮,一面又向市場勾勒著未來的宏偉藍圖。在各家動輒千億級投入的背景下,市場迫切需要一份關于AI回報價值的有力證明。而騰訊,率先給出了答卷。8月13日,騰訊控股發(fā)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。盡管資本開支同比劇增119%,達

    標簽:
    ai智能
    騰訊
  • Meta用億元薪酬發(fā)起「人才狙擊」能否買來一個AI未來?

    文/二風來源/節(jié)點財經2025年的硅谷,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。這場戰(zhàn)爭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碼或芯片,而是人——那些全球僅有數千名、能夠構建未來人工智能基礎模型的頂尖大腦。在這場激烈的人才爭奪戰(zhàn)中,Meta及其首席執(zhí)行官馬克·扎克伯格(MarkZuckerberg)正扮演著最具侵略性的

    標簽:
    ai智能
  • 騰訊AI夢:克制的雄心

    關乎14億用戶的深刻變化

    標簽:
    ai智能
  • 阿里媽媽、巨量引擎、騰訊廣告,誰是當代“AI印鈔機”?

    阿里媽媽、巨量引擎、騰訊廣告,誰是當代“AI印鈔機”?

編輯推薦